2023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变化,公司始终秉承着“成为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企业”的愿景,坚持“追求卓越、和谐共赢”的经营理念。公司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在管理层的领导下扎实有序推进重点工作的落实,对外加紧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对内促进经营质量提升,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标准化流程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3,985.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040.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80%;基本每股收益0.877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7.61%。
公司凭借领先的研发实力、可靠的产品质量、快速的产品交付能力和优质的客户服务,一方面持续巩固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优势,深度绑定大客户,柔性自动化产线销售取得突破;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半导体、智慧仓储物流、仪器仪表等领域,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公司的产品品类不断丰富,业务规模有所增长,盈利能力改善显著,充分发挥了博众作为技术平台型企业的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3C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9,719.93万元,同比增长4.20%,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6.39%。消费电子行业具有更新迭代速度快的特点,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始终保持着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快速的技术更新能力。报告期内,在行业整体承压的情况下,公司仍然秉持着“横向拓宽、纵向延伸”的战略方向,加大研发投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业绩实现稳健增长。
公司继续拓宽自动化设备在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的应用范围,已经实现覆盖包括手机、平板电脑、TWS蓝牙耳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AR/MR/VR设备、电子烟等全系列终端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的高精度UV油墨在线打印设备自去年首次开发并应用在手机的成品包装生产线后,目前已经拓展运用到平板电脑、手表、电脑等包装生产线,并批量生产。
公司也在积极从产业链的纵向维度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从消费电子产业链生产环节维度看,公司的设备目前不仅可以应用于终端的整机组装与测试环节,而且已经纵向延伸至前端零部件、模组段的组装、检测、量测、测试等环节。报告期内,公司配合新客户解决了手机前段潜望式棱镜摄像头零部件的生产问题,为其开发了玻璃贴合、点胶、量测以及镀膜上下料等多款设备,并进行量产。公司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便将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并交付给客户,提前完成了客户对设备的交期要求,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目前正配合客户进行第二代产品的打样,预计2024年4月底完成打样,客户对打样效果比较满意,已接到批量订单。此次新业务的成功导入有利于公司加快推进“纵向延伸”的战略布局,大大加强在3C领域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业务增长点。
①柔性模块化生产线:公司基于对消费类电子产品工艺流程的深刻理解和前期的研发积累,颠覆性地推出覆盖整个FATP段的柔性模块化生产线。该柔性模块化生产线采用性的设计方式,同时具备高度的自动化、高柔性、高通用性的特点,通过更换夹爪等定位和拾取装置,可以兼容客户不同的产品并快速切换,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成本和产线调试维护时间,避免了单台设备宕机影响整线产能的情况,有利于客户快速布线并在短期内形成产能。公司是行业内极少数真正具备FATP段整线覆盖能力的设备厂家之一,目前主要应用在手机面板和背板的组装和检测环节,后续可以覆盖更多工艺环节,并计划拓展到消费类电子其他终端产品的生产中去。目前此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已经顺利量产,并交付超40条生产线给到客户端,进展顺利。同时,公司已经接到客户端下一年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打样需求,目前正在紧张打样中。
②MR设备:MR技术结合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更沉浸式的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MR产品在游戏娱乐、教培、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涌现出更多新的商机和应用场景。公司在MR产品生产制造领域已深耕多年,通过在设计、自动化控制、监测、质量保证、成本控制等方面不断下功夫,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目前能够提供多领域、全方位、多功能的自动化设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报告期内,公司已经接到大客户第二代的MR生产设备的打样需求,目前处于打样状态。同时,公司也接到多个XR产品客户的需求,业务发展稳定。
公司在行业内深耕二十余年,具备成熟的项目经验及深厚的自动化设备技术积累。公司已连续多年服务于全球知名的大客户,大客户对于设备的高要求就是对公司产品质量最好的背书,也是公司开拓新客户、新业务的底气所在。目前,公司也在横向开拓其他客户和市场,把成熟的技术复制到其他客户及其他产品线,如开拓华为、三星、传音等客户,以及拓展电子烟、穿戴医疗等产品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接洽了众多知名电子烟产业链的制造厂商,并积极推进合作。电子烟行业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区非常受年轻消费者青睐,行业利润高,内部竞争还比较柔性,未来有很强的发展前景。目前,公司已陪伴电子烟企业奇思一起走过了从0-1的历程,与其合作了一次性小烟组装线体以及雾化芯项目,目前雾化芯设备在厂内进行调试中。
通过积极开拓新客户、新业务,公司希望能够降低行业周期给公司业绩带来的波动,力求实现业绩稳定的增长。
报告期内,新能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4,096.83万元,同比下滑10.38%,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7.38%。经历了前两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高增,产业链整体的库存水平在2022年底达到历史高点。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取消,众多车企开始降价以提高销量,产业链整体进入去库存周期,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但是,电动车仍处于高速增长期,新能源长期趋势不变。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35.8%和37.9%,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31.6%。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公司持续跟踪主流工艺变化情况,进一步聚焦核心产品+核心客户。
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消费电子化等发展趋势带来了汽车行业的巨大变化,智能电动汽车已经发展成为如同智能手机的智能终端,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也与智能手机的崛起相类似,这些变化趋势与公司的基因和优势相契合,给公司带来了诸多发展机会。公司将以产品为导向,专注于细分市场主流工艺,打造公司的拳头产品,推动新能源业务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第二极。
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坚持围绕重点客户推出重点机型,与行业龙头实行错位竞争。目前,公司推出的隧道腔注液机、高速热复合切叠一体机、三工位切叠一体机等产品已经成长为行业的领先产品,同时取得宁德时代300750)、蜂巢能源、巨源等客户的量产订单,且已经实现大批量产和交付。目前,在热复合切叠一体机方面,公司已成为重点客户出货量最大且具有大批量交付经验的供应商。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改进并优化公司的高速热复合切叠一体机。该设备目前在效率和良率上达到了新高度,并持续稳步提升,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与传统设备不同,公司热复合切叠一体机采用两把飞切刀,可以有效提高设备效率;同时设备采用四边(辊封)封边形式,大大提高安全性。
同时,公司在三工位切叠一体机研发上有较大突破,与传统的台面中转方式相比,公司设备采用高空中转方式,且减少极片过辊数量,使得公司设备可比同行三工位切叠一体机减少10-20%的体积,降低设备占地面积,提高客户厂房使用率;公司设备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更人性化的设计、更精简的设计理念、更高的维护空间、更高的设备精度。目前已实现量产,在客户现场广受好评。
随着技术发展,新能源设备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更多的工艺将会集中在一台设备完成,公司的热复合切叠一体机把切片、叠片、复合三种功能集成到一起,符合客户的需求,未来可能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空间。
报告期内,公司最新推出了隧道腔注液机,改变传统常压&等压循环注液模式,与传统注液机相比,在产能上提升40%;安全性能更强,没有循环正负压造成电池的外壳变形,减少电池鼓包风险,且更加有利于电解液的快速吸收;同时兼容更强,可更换更大尺寸产品;在设备能耗上比传统注液机低25%;隧道腔注液机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调试更简单方便;目前设备已经实现批量生产,现场运行稳定,良率高,故障率低。
公司智能充换电站相关产品涵盖乘用车充换电站、商用车充换电站,配套相应系统有智能站控系统、云平台系统等。公司的产品适用场景广,可适应高温、高寒、高海拔、沿海等恶劣环境,能为整车厂、动力电池厂和运营商等客户提供整体的综合解决方案与服务,更好的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公司智能充换电站相关产品配套零部件自供率高达80%。商用车换电站在原有的顶吊式换电技术基础上,新增底盘换电技术,车辆低重心、大容量、长里程更具竞争优势;同时新增侧向顶吊式换电站,多元化发展,增加产品竞争力。底盘换电技术代表着市场上最前沿的技术水平,公司先发优势明显,凭借着换电高效稳定、智能安全、高适配性等特点,2023年已经获得大客户订单。目前公司已与宁德时代、上汽集团600104)、中石油、中石化、deepway、北汽蓝谷600733)、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东风汽车600006)、厦门金龙等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23年,公司获得了“中国换电技术创新奖”及“中国充换电行业十大质量卓越奖”两个重量级奖项,体现了行业对公司换电技术的高度认可。2024年的重点工作:与大客户形成战略合作,进行产品迭代及降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规划换电站运维团队增加运维服务,与客户多方面进行合作,增加客户的粘性。
报告期内,公司与北京新奥清洁能源就换电站业务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对充换电代理运营服务交直流充电桩产品积极地展开布局,目前已实现了多拓扑的功率分配单元,大功率充电,双向充放电等技术积累,其中120~300KW大功率直流充电设备已初步小批量供货至运营客户端,并在客户端充电场正式运营。公司2024年将加大系列化产品研发,依托充换电站既有的客户群体优势,重点针对重卡、轻卡、无人机换电等场景进行研发,同时积极布局中欧日等标准认证工作,加大国内外运营端市场的需求开拓。
公司始终坚持产品导向的经营理念,聚焦于新能源电驱、汽车电子、汽车核心零部件三个产品发展方向,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装配领域、汽车电子精密装配测试领域,核心零部件制程装配领域深耕多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流的设备,集装配、测试、输送全工艺段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与蒂森克虏伯、电装、博世、方正电机002196)、巴斯夫、西门子等国内外行业知名零部件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新能源电驱制程设备产品研发力度,特别在扁线电机定、转子产品装配测试板块,持续技术迭代升级,快速客户开拓。其中,扁线定子业务领域基于公司与意大利扁线电机设备供应商TECNOMATIC公司的双方战略合作,公司的扁线电机生产设备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同步解决了海外扁线电机定子生产线交付周期长、价格高、服务响应慢等限制,依托公司在国内强大的供应链支持、生产制程能力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服务响应,双方通力合作,致力于打造国内扁线电机制程设备一线、半导体领域
半导体领域是公司战略拓展的重点方向,2023年公司继续加大半导体领域的研发投入,聚焦先进封装、光电子、AI算力等细分市场,面向先进封装的固晶等工艺设备需求以及AOI检测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立项及迭代优化,不断提升产品的精度、可靠性、易用性等。与细分领域头部客户建立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联合进行下一代的产品开发。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投入,与先进封装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提高产品的规划能力,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
高精度共晶机方面,公司持续加强技术的迭发及降本,新客户订单持续增加中。公司的共晶贴片机可以用于目前主流的400G、800G、1.6T光模块贴合场景。此外,公司的共晶机也可以满足硅光的微米级贴装精度要求。报告期内,公司推出的新产品星威EH9721,目前已获得行业知名企业400G/800G批量订单,主要针对算力提升要求的800G光模块产品的研发,其所具备的核心技术,如高精度拾取贴合系统、高效共晶加热系统、wafer供料系统等均达国际先进水平,竞争优势明显;高速高精度固晶机方面,公司固晶机产品主要用于芯片贴装、摄像头模组组装。目前,针对大客户需求的固晶机仍在装调阶段;AOI检测设备方面,新一代产品已研发完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零部件共实现销售收入25,843.07万元。其中实现外部销售收入10,618.39万元,占核心零部件销售总收入的41.09%。
公司核心零部件包括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特种镜头、直驱电机系统、移动机器人等软硬件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获得智能手机国际某品牌2023年推荐第一,3C行业几大代工厂均得到项目机会,同时给国内知名机器人厂商提供ODM服务。在国家“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影响下,灵猴为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切实支撑,在CNC上下料工作站方面收获1500万元订单;公司自主研发的特种镜头获得了新能源领域龙头企业的客户认证,利用特种镜头技术,成功解决了客户关键工艺成像的痛点;视觉产品线方面,下游客户更加聚焦于半导体行业球焊机,划片机、粘片机等光学模组领域,根据客户需求,公司经过不断的技术钻研和工艺改善,已研制出球焊机光学模组并供货给K&S公司,争取到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公司自主研发的直驱电机产品也保持了稳定增长,在光学摄像头精密组装行业某头部企业收获超1000万元订单。
公司核心零部件正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并不断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已逐步延伸至3C、新能源、半导体、光伏、日化、医疗、食品等各个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零部件业务的产品矩阵也在不断丰富。公司机器人产品线推出了工业机器人速度前瞻算法,解决了复杂运动轨迹高速高精控制困难的问题,该功能成功地应用于笔记本外壳打磨、鼠标外壳抛光以及机器人点胶等场景,其中打磨抛光项目客户已经小批量下单,点胶应用已获得用户批量订单,获得了用户一致好评。另外,公司仍在继续深入推进“点胶控制系统”重点研发项目,基于灵猴多机器人运动和灵猴自主开发的点胶UI组件,将进一步完善机器人等多轴联动系统的点胶工艺,强化公司在3C领域点胶应用场景的整体方案解决能力。
公司智慧物流业务产品主要是自动化仓储物流系统,用于物料自动收货、入库、存储、出库、拣选、配送及信息化管理等。公司一站式自动化仓储物流服务集规划、设计、生产、项目实施及售后于一体,业务覆盖行业范围包括电子、纺织、化纤、轮胎、锂电等领域。自动化仓储物流系由货架、堆垛机、机器人、桁架机械手、AGV系统等组成。
报告期内,智慧物流业绩稳步增长,业务领域不断扩展,核心产品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其中,锂电物流线的订单获取能力、利润获取能力、客户满意度均有较大提升同时,公司智慧物流业务在轮胎行业头部企业取得较好业绩,在其他轮胎厂家也在不断的进行深度合作,未来争取到更多的业务订单。WMS系统升级到6.0版本,系统基于多工厂多仓库的设计,支持多工厂多仓库的管控需求;支持未来新增工厂和仓库推广的扩展需求;系统具备多种自动化设备的集成能力和经验,可以支持整厂物流在不同阶段的自动化设备的集成需求;系统基于NET主流开发语言,具备先进的技术体系,支持容器化部署,支持企业云部署。强大的软件系统是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核心产品,部门的WMS系统通过不断的迭代和集成,为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公司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新加坡子公司,为日后大力拓展东南亚及国际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平台,2022年继续增资新加坡子公司,并在新加坡实际开展业务,也为分子公司向海外拓展业务提供了支持。同时,公司跟随3C大客户的脚步,相继成立了印度、越南等国外子公司。2024年,公司将持续加大对越南子公司的资金、人力和技术的投入,更好的为大客户提供配套服务。
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在海外也取得不断突破,现已建成涵盖电池、汽车、换电站、智能家电等多行业的专业国际营销团队。随着锂电头部企业纷纷加大海外投产计划,公司紧跟大客户出海拓展的脚步,为其海外产线年,公司生产交付了土耳其全国第一条从电芯到模组Pack的锂电池整线。其次,公司也在加深与国际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国际知名智能家电企业的合作,不断扩大合作范围。
2024年,公司将重点在海外拓展锂电专机设备、换电站设备、汽车零部件生产线等业务,加速推进导入一批稳定的头部客户。
公司以精益运营系统流程改进为重要载体,持续推进经营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公司经营管理流程,深入开展降本增效、挖掘内部经营潜力的管理提升工作,从设计、生产、采购、销售、仓储物流、财务、人力等多个维度降低成本,全方面推动精细化管理,推进公司产品质量、交付时间、生产效率、库存周转、存货呆滞等指标的不断改善,提升公司的利润率水平。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精益设计、人效比等方面进行降本。在精益设计方面,公司对专项设备进行结构性优化,从功能过剩、优化调试、简化结构等方面着手,通过对产品进行拆解分析,形成最终的降本方案,材料成本、机加成本、装配调试成本较之前均有显著降低;在人效比方面,公司以经营战略为导向,进行了组织调整,合并或撤销冗余部门,同时优化现有流程,归拢责任主体,减少流程环节,降低内耗,提高了人效比。
公司正积极地推进标准化产品战略转型,从研发体系、产品设计、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交付管理等方面,对公司整体业务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形成了多项模块化、标准化的工艺流程设计体系及管理流程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运营管理效率。产品设计方面,公司对设备外观、机型、功能模块、关键部位等不同模块加强了设计统一规范,同时在很多项目中已全面导入标准化软件平台,实现了协同开发,提升了开发效率和人均效能;采购管理方面,公司已建立起完善的采购控制制度并实施了标准化采购操作程序,明确了采购流程、供应商的管理与选择、合同执行及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确保高效的采购决策及执行流程,如报告期内加快了市购件选型统一标准的建立等;生产管理方面,公司重点关注高频问题,从技术根因和管理根因角度入手,制定标准作业说明书、指导书,完善建立内部运营SOP并形成SOP手册,持续推进标准化作业;交付管理方面,公司持续完善客户端交付运作管理流程,制定标准文件和作战手法,提高博众交付能力,降低交付成本。
人才引进方面,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大,各业务板块的人才需求日趋紧迫。公司在全面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后,通过校企合作、内部推荐、网络招聘等多种方式,引进了大量的生产、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全力配合各部门的用人需求。同时,公司也在全面试行HRBP和财务BP,为各个业务部门提供专业支持,提高管理效率;人才培养方面,在新员工入职阶段,公司会定期组织“新人训”培训活动,帮助这些新鲜血液尽快适应岗位变换,快速融入到公司及日常工作中。各部门、事业部立足生产经营实际,也会在平时定期开展日常培训等工作,促进公司员工专业能力的提升。报告期内,博众大学针对工程师、项目经理、销售经理等关键岗位进行了应知应会课程的梳理,并将课程陆续开发成线上课程,为后续课程体系的建设及人才快速孵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月初博众线上学习平台正式上线;人才激励方面,公司积极贯彻薪酬证券化的理念,逐步建立起有效的长期激励措施。目前公司已完成了限制性股票的首次归属以及股票期权的第三次行权,并实行了新一轮的股权激励,员工覆盖面广,确立了公司与员工间利益共享的长效激励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公司核心管理、技术和业务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公司整体活力,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博众精工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创新的技术驱动型企业,自创立以来,深耕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主要从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自动化关键零部件以及工装夹(治)具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同时,公司亦可为客户提供智能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
凭借着二十多年的制造技术底蕴、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以及强大的工程师队伍等优势,公司建立起了快速、大批量的端对端交付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全周期、立体化的服务,因此也积累了国内外知名的客户群体。
多年来,公司持续围绕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进行研发创新,已发展成为拥有丰富底层核心技术和软硬件技术模块(系统)的技术平台型企业。基于自主开发的共性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的应用设备,公司在多个应用领域发力,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行业领域。
消费电子是公司的核心业务领域,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在消费电子领域做深做强,实现稳步增长。公司与客户在前沿技术和产品开发上深度绑定,专注于点胶、气密检测、特种设备、锁螺丝、组装、量测、Bonding等精密制造技术。公司内部通过搭建智能制造系统,实时响应制造领域复杂多变的情况,实现了产品高质量、低成本以及端到端的快速交付;通过引入智能传感技术、数字化技术、虚拟技术及智能检测技术,从过去的单机设备逐渐向智能的线体设备转变,为客户提供极具标准化、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的大型线体和单机设备。
从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维度看,公司的设备目前不仅应用于智能手机产品,而且已经几乎覆盖包括手机、平板电脑、TWS蓝牙耳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智能音箱、AR/MR/VR产品等在内的全系列终端产品,公司正沿着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横向维度全面延伸自身业务范围。
从消费电子产业链生产环节维度看,公司的设备目前不仅可以应用于终端的整机组装与测试环节,而且已经纵向延伸至前端零部件、模组段的组装、检测、量测、测试等环节,例如摄像头模组、外壳(笔记本、手机、手表)、电池、屏幕MiniLED、MR光机模组等高精度模组的组装与检测,公司正从产业链的纵向维度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注液机、高速切叠一体机、三工位切叠一体机、电芯装配专机等设备。注液机设备包括软包注液机和铝壳注液机两大种类,设备注液稳定、运行效率高、运行精度高、功能齐全。高速切叠一体机采用多片叠技术,解决了切片和叠片效率不匹配的问题,同时采用CCD影像定位,自动检测校正叠片位置,实现快速、精准叠片,叠片速度可达到0.125S/片。
智能充换电站设备是解决新能源车辆充电时间长、安全性低等问题的关键。这种设备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尤其是以换电模式为特点,已成为新能源行业中备受认可和监管部门支持的业务模式。车电分离模式是新能源行业的新型业务模式,正在市场参与主体和监管部门的广泛认可中快速发展。这种模式适用于出租车、网约车、私家车、干线物流车等需要高效补能的场景,同时也适用于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而换电模式则为实现车辆和电池的分离提供了基础。公司于2018年进入充换电站领域,并为率先提出换电模式的蔚来汽车提供全自动充换电站,先发优势明显。
公司在汽车电驱领域(电机、等)、汽车电子领域(BMS、电源转换模块、车用传感器等)、汽车结构零部件领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热管理系统等)已深耕多年,积累了深厚基础。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来临,汽车消费进一步升级,汽车零部件的细分市场也将迎来广阔空间。公司主要为国内外各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新能源汽车电驱制程装备以及汽车电子、核心零部件制程装备,如新能源扁线电机定转子生产设备,BMS控制单元组装测试线,电动助力转向柱装配生产线)关键零部件
公司的关键零部件业务经过多年研发积淀和发展,目前已在精密机械设计、精密运动控制、机器视觉、核心算法、测试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优势的核心技术体系,产品包括镜头、光源、、直驱电机系统、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及相应软件系统,在成像光学、非成像光学及相关的电子和嵌入式软件、运动平台软硬件系统、深度学习AI软件等方面,已经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应用经验,产品广泛应用于3C、新能源、半导体、光伏、包装等行业。
公司的子公司灵猴机器人各条产品线都配有自主实验室,包括光电实验室,主要从事光电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承接行业及公司的重点研究课题;机器人研发实验室和工艺实验室,主要从事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运动和软件研发,以及机器人应用工艺开发等工作,开发的动态跟踪、视觉、飞拍和点胶等工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驱系统电子实验室、EMC实验室、直驱电机实验室,主要从事直驱系统软硬件开发、直驱电机开发、精密直驱运动平台等高科技精密机电产品开发及应用;移动机器人实验室,主要进行定位精度、设备对接、疲劳老化等研发测试工作,开发的标准底盘产品和专机产品已经在多个行业广泛应用。灵猴自主实验室在各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半导体领域是公司重点布局的一个战略性新兴板块。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科技竞争向产业链上游蔓延,国产半导体设备迎来了更多的应用机会,公司也在继续加大半导体板块的研发投入,同时,进一步梳理、精简产品线,细化产品定位,聚焦于开发满足先进封装工艺要求的固晶(包含共晶)和AOI检测设备,重点关注先进封装、光电子、AI算力等领域。当前,公司推出的全自动高精度共晶机已经在光通讯领域形成批量销售,并出口至美国等地。
智慧物流是公司智能制造战略重要的一环,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智慧物流板块做大做强,实现稳步增长。公司与客户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深度合作,专注于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密集存储系统、输送线系统、AGV车间物流系统、自动拆码垛系统、自动上下料系统、自动分拣系统、WMS系统、数值孪生系统等技术。公司内部通过搭建智能制造系统,实时响应制造领域复杂多变的情况,实现了产品高质量、低成本以及端到端的快速交付;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和升级,从过去的单系统设备逐渐向建设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工厂的转变,为客户提供极具标准化、模块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智慧物流的子系统包括货架、堆垛机、四向车、托盘、料箱、非标载具、关节机器人、桁架机械手、AGV系统、自动上下料系统、输送机、提升机、分拣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条码打印、WCS调度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看板系统、RFS系统、数字孪生系统以及接口系统等。
子公司博众仪器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产品的研发,公司实现了超高稳定度高压电源、场发射电子枪、热场(肖特基)电子源、高稳定度恒流源等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攻克了电子光学系统设计、超精密加工与装配、合轴联调、纳米级精度测角台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于2022年7月完成了工程样机的研制,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在半导体、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应用验证。此后博众仪器又开发了第二代透射电子显微镜产品BZ-F200,其性能指标同国外同类电镜水平相当,首台商业化产品交付在即。
目前,公司已研发BozhonF200TEM和BozhonT200TEM两款产品。其中,BozhonF200TEM是一款博众仪器自主研发的,专为材料科学、半导体等领域设计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该款电镜设计操作简单,稳定性高,可提供4D-STEM、高分辨和微晶电子衍射等解决方案。可根据用户需求选配热发射电子枪或热场发射(肖特基)电子枪,可实现EDS、STEM等多种功能。其工作电压除200kV外,还可以切换至80kV、120kV等档位。BZ-F200的镜筒采用四级聚光镜照明系统设计,可实现微米束和纳米束、平行束和会聚束模式切换。
博众精工低空经济业务由子公司博众机器人承接,在低空经济领域主要致力于为智慧城市治理方向提供网格化、规模化部署的低空巡查综合解决方案,主要产品为空地一体全域巡航信息共享系统,该系统由无人机及载荷、无人机自动机场系统、低空通信系统、航线规划与调度指挥平台及多场景AI自动识别平台等组成。该系统应用无线自组网、视觉导航、远程测控、GIS地理信息建模技术、人工智能及自动化等多种软硬件高新技术,为用户提供各种业务场景下的全自动无人机巡查、巡查结果的AI识别、设备自动维护管理、气象监测及视频监控、三维GIS地理信息、融合通信等综合服务,主要有以下优势:
1.基于自研的动态组网技术,实现无人机与自动机场之间的蛙跳飞行与动态调度,网络化部署的无人机及自动机场系统,极大降低每平方公里的作业成本;
2.各部门“共建共享”的业务模式,在实现设备利用率最大化的同时,也减少了各委办局在硬件设备上的重复购买和重复建设次数;
区别于大部分企业以单点部署为主的模式,公司主要面向政企类客户提供大面积、规模化的全域低空常态化巡查综合解决方案,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大量应用于应急、水务、环保、公安、、交通、森防、电力、油气管道等领域。目前,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规划建设空地一体化无人感知系统,在城市管理、应急救援、巡视巡检等方面打造无人机服务“一个平台一张网”。
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为直接销售,由公司直接与客户签订订单并直接发货给客户。公司项目订单的获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1)承接已有客户的订单和已有客户推荐的新客户订单;(2)通过公开投标、市场推广的方式获得。公司建立了《销售管理办法》,对销售计划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规范了公司销售工作的秩序和行为方式。
经过在行业内十余年的积累,公司具备了深厚的研发设计能力,具备了将客户需求快速转化为设计方案和产品的业务能力。同时,公司致力于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多年来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具体销售过程中,公司深入理解客户需求,通常在客户新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便已积极介入,充分了解客户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并与客户积极沟通自动化设备的具体设计、生产方案。自动化设备样机完成后,由客户对样机进行验证,整个过程中保持与客户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产品符合客户需求。
其次,公司自主研发的镜头、光源、、直驱电机系统、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及相应软件系统等核心部件,为更快到达下游终端客户,该部分产品通过直销和具有准入资质的经销互补的方式进行销售。
在确定价格方面,公司根据产品生产所需的材料成本为基础,并考虑产品的创新程度及综合技术含量,所投入的研发设计成本,以及客户的后续业务机会、项目合同金额、生产交货周期等因素,与客户协商确定相关产品价格。
公司生产所需的标准件(如气动原件、直线传输、工业相机镜头等机械类标准件或电子类标准件)属于原材料采购,直接面向供应商进行采购,原材料采购分为订单驱动和长交期备料。订单驱动采购是指公司依据销售订单相关的产品BOM清单,按需购买。长交期备料是指公司依据业务需求预算,结合市场供给情况,对长交期物料及需求量较大物料进行提前集中采买。
加工定制采购是指公司由技术部门出图通过PLM系统下发给制造部门,根据图纸内容及工艺要求,向采购部提出采购申请,经采购部主管审批后,采购部门根据外协供应商的报价、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交货期等因素挑选出合适的供应商,向其发出采购订单并签订采购协议。其次,供应商根据公司提供的图纸及工艺要求,完成零件生产加工并通过自检后运送至公司,经公司质检部验收合格后入库。
公司的产品生产主要由各个事业中心、品质中心、供应链中心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各个事业中心业务部门与客户沟通接受客户订单后,提出产能预测(Forecast),对于生产管理部评估生产资源无法满足客户交期的订单,需由业务部门协调调整交期。其后,生产管理部会同工程部门、品质中心等各部门讨论后制定产能规划方案,工程部门根据方案开立物料清单由供应链中心采购部、仓储物流部准备原材料,生产管理部则制订生产计划表、开立生产工单由生产单位部门领料开始生产。生产单位部门成品完成后通知品质中心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由仓储物流部安排入库。
公司建立了《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设备、人员、制程、材料、生产环境等方面设置了明确的控制措施,确保公司生产的秩序性与正确性,保证生产作业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公司建立了各事业中心下属工程部和技术创新中心相结合的研发体制,其中,各事业部下属工程部主要针对于已有应用的技术迭代优化及专项技术研发,即满足现有产业应用场景的研发;而技术创新中心则侧重于新行业高端装备、新兴技术方向的突破,为基础和长期的技术探索和研发,即满足公司新兴增长点的行业产品技术的研发。公司研发设计工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客户的技术需求出发所进行的研发设计,二是经过市场调研对高端标准装备、新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等的研发设计。
由于下游客户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具有多样化、个性化、非标准化特点,公司的产品需根据客户的技术需求进行定制,通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组装和调试,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使产品的技术性能满足客户要求。因此基于客户需求的研发设计是公司研发工作的主线,也是公司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其次,为提升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型产品,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以及新兴行业的战略规划,公司积极展开战略布局,打造行业精品,尤其针对半导体高端装备、新能源专机等进行积极布局,并针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展开攻坚克难,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同时,为提升产品的研发效率,可靠性及稳定性,公司大力推进产品研发、设备组装、调试标准化,结合产品研发和交付流程,促成产品快速研发、快速迭代、快速抢占市场。
一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高度直接体现了其智能装备制造能力。随着自动控制、信息通讯、精密机械等技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力劳动生产的趋势不断推进,自动化设备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全球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市场规模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预计2023年将达到3,066.7亿美元,2022-2027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7.8%。未来,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三大因素影响下,高端装备领域国产化需求将愈加迫切,我国工业自动化将持续提升,智能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自动化设备行业的竞争者技术参差不齐,高端市场门槛较高。部分竞争者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存在研发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及自制装备、项目实施经验不足等问题,业务往往集中于中低端应用领域,侧重于外购机器人、机械臂等装备的简单集成与应用,仅能实现自动化。而在全球知名厂商核心生产工艺等高端应用领域,由于工艺复杂,定制化及智能化要求较高,进入门槛较高。在该领域,发达国家拥有较强的制造技术基础、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强劲的创新能力,其智能制造技术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虽然我国工业自动化产业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与外资品牌尚存在显著差距,但是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政策,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已经能生产大部分中低端自动化设备,基本满足电子、汽车、工程机械、物流仓储等领域对中低端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在高端领域,国内也涌现出少数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它们能够独立研发自动化设备高端产品,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未来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行业整合的展开,预计自动化设备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掌握核心技术资源、综合服务能力的厂商将从竞争中胜出。
公司专业从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自动化关键零部件以及工装夹(治)具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公司现已成为国内智能制造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已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3C电子产品整机装配生产设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制造服务机构领军企业等等。公司凭借专注、务实的企业精神,以开放者的姿态开拓创新,助力“中国制造2025”不断发展。
由于公司的产品质量稳定,性能优异,综合服务能力强,因此逐步得到越来越多大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苹果、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吉利、东风、北汽、富士康、立讯精密002475)、和硕联合、广达、奇思等建立了稳定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从而保证了公司的业务稳定快速发展,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自动化设备的下游应用主要包括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半导体制造业等。报告期内,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不断的深入,下游产业链不断催生新业态、突破新技术,产业化应用不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
①消费电子产品具有加工工艺精细、技术要求高、更新速度快、需要持续创新等特点,并且向更加高精度、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对生产工艺进步的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工艺变革,也将带来对自动化制造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但目前自动化制造装备普遍存在定制化程度高的特征,因此,生产工艺的迭代对生产线的柔性化需求不断加大。此外,苹果近些年开始推动针对代工厂产线起研究柔性模块化生产线,凭借对消费类电子产品工艺流程的深刻理解和前期研发积累,2022年推出覆盖整个FATP(整机产品的组装与测试生产阶段)段的柔性模块化生产线。该柔性模块化生产线能够通过更换夹爪等定位和拾取装置,兼容客户不同的产品并快速切换,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成本和产线调试维护时间,具备高自动化率、高度模块化、高柔性的特点,未来也将逐步量产交付。
②在通讯技术、芯片制程等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近年来消费电子产品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市场规模稳定增长。随着我国国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3C产品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转变,智能穿戴、AR/MR/VR设备等新兴智能终端产品需求强劲。其中,AR/MR/VR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外科技龙头企业逐步入场,并推动AR/MR/VR软硬件迎来关键升级,产品功能创新助力应用场景丰富,未来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在AR/MR/VR设备这块,公司在数年前就已进行储备,很早就介入研发和打样,也非常期待市场放量后的设备需求。
③根据IDC的研究数据,目前PC消费市场的主流换机周期为3-5年,2022年仅有10%左右的用户有2年内置换PC的计划。而AIPC的到来将加速这一换机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因为AIPC而做出提前置换PC的决定。据群智咨询数据,预计2024年全球AIPC整机出货量将达到约1300万台。在2025年至2026年,AIPC整机出货量将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年增长率,并在2027年成为主流化的PC产品类型,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内全球PC产业将稳步迈入AI时代。由于AIPC产品对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的要求均有所提高,软硬件仍需持续迭代为产品落地创造条件,也会扩大对自动化设备需求量。
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价格成本下降、碳中和环保减排要求进一步加大等背景下,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换电站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支持基础设施,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换电站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市场争议阶段(2011年之前)、国网主导阶段(2012-2013年)、市场冷落期(2014-2019年)。从2020年至今,充电基础设施再次受到重视,市场再次关注换电模式。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坡,市场亟需降低整车成本,而换电模式所支持的车电分离模式下,消费者购买裸车并租赁电池的商业模式能够明显带来购置成本的下降,因此重新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凭借着换电模式在降低购车成本、补能时间以及延长电池寿命、缓解用电压力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优势,预计随着政府支持动力电池包的标准化,车企电池型号标准化的接受度提高,换电站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在“双碳”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重卡市场发展较为迅速,销量不断上升。实践证明,电动重卡的运营成本较低,前期电动重卡运营商已经获得红利。在运价低迷、油价高涨的环境下,降本增效成为运输企业的首选,运营电动重卡,成为运输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电车资源统计数据,我国2023年新能源重卡销量为34,560辆,同比增长35.65%。其中,换电车型占比第二,为42.52%。换电重卡优势较为明显,降低了购置成本、缓解了续航里程焦虑,在高频应用场景中,提高了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性价比较高。
宁德时代于2023年6月12日发布自研一站式重卡底盘换电解决方案“骐骥”换电,2024年滴滴与其宣布成立换电合资公司,换电合资公司将依托双方的技术优势和运营能力强强联合,从网约车场景切入,为众多新能源车辆提供高效换电服务;伴随此次换电合资公司的成立,其与滴滴紧密合作,将快速规模化铺设换电站、推广换电车型,提升公共补能市场运营效率,推动交通绿色转型。公司是“骐骥”换电方案核心设备供应商,有望随下游需求增加而深度受益。
随着光电子、云计算技术等不断成熟,更多终端应用需求不断涌现,并对通信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光纤宽带接入以及5G通讯的持续发展,光模块作为光通信产业链最为重要的器件保持持续增长。
根据C&C的数据,2022年全球光模块的市场规模约96亿美元,同比增长9.09%,有望在2027年突破156亿美元,2023-2027年的五年间年复合增长率为9.43%。
光模块目前主要应用市场包括数通市场、电信市场和新兴市场,其中数通市场是光模块增速最快的市场,目前已超越电信市场成为第一大市场,是光模块产业未来的主流增长点。电信市场是光模块最先发力的市场,5G建设将大幅拉动电信用光模块需求,新兴市场包括消费电子、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市场,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光模块的下游应用广泛分布于数据中心、5G基站及承载网、光纤接入及新兴产业,未来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推动、光纤接入市场持续扩容、5G技术的推动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光通信市场的发展潜力,都有助于光模块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此外,光模块作为算力网络的基础、光通信产业的核心组件,它提供了高速数据传输的能力,这对于提升整个计算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东西部算力协同调度机制逐步完善,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等多元算力加速集聚。截至2023年底,我国提供算力服务的在用机架数达到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位。
数通、电信及算力等行业需求有望驱动光模块需求高增,有望拉动共晶机及固晶机行业快速成长,公司相关产品出货量有望增加。
中国智慧仓储产业链上游包括AGV、输送机、分拣机、堆垛机、穿梭机、叉车等在内的智慧仓储设备和软件系统;中游为智能仓储,主要包括垂直领域智慧仓储系统和综合性智能仓储系统;下游广泛应用于电商行业、零售行业、冷链行业、汽车行业、烟草行业、医药行业等。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智慧仓储行业市场规模(含集成业务及软件业业务)由2018年772.7亿元增至2022年1356.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1%;2023年我国智慧仓储行业规模达1533.5亿元。
目前,我国智慧仓储设备的渗透率程度普遍较低。其中,AGV渗透率最高,达29%。其次为机器人手臂、智能存储设备、智能分拣设备、智能装卸设备。随着大物流的蓬勃发展,智慧仓储设备市场应用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
从发展程度来看,国内本土仓储物流服务商相对缺乏大项目的总包集成服务能力,虽然在下游客户领域的在手订单保持增长,但不论是从产品服务角度还是从行业经验及市占率角度看,本土智能仓储企业的竞争力并没有很突出,仍处于前期竞争成长阶段。未来,公司智慧仓储物流业务有望进一步发力,营收有望增长。
中国近年来向着科技自立自强的方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核心技术不断突破,高端仪器设备持续涌现。透射电子显微镜被列为卡脖子的“35项关键技术”之一,是半导体、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高端科学仪器,国内市场需求巨大,但长期以来全部依赖进口,因此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透射电镜具有极高的行业垄断性与技术门槛,根据前瞻网数据,目前全球透射电镜市场份额主要由美国和日本的企业占据。此前,我国透射电镜全部依赖进口,国产化尚属空白。2022年,我国进口透射电镜约300台,进口总额超30亿元,预计2022年至2028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超5.8%。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通常指距离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以内的空域。低空经济广泛体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低空经济由技术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而来,是空天时代竞争的重要一环,是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之一。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其中提到: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苏州市力争成为低空经济试验区,除苏州市政府将低空经济写入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吴江区政府也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吴江区在低空经济方面,将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发挥东部通航等头部企业优势,吸引40家上下游企业落户,支持博众精工等企业积极拓展低空产业链,在物流运输、空中游览、医疗救护、应急救援等领域先行先试,培育低空多元应用场景,3年内实现低空基建网络基本完善,链上企业突破60家,争创低空经济试验区。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工业自动化底层技术方面积累雄厚,在精密机械设计、精密运动控制、机器视觉、核心算法、测试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优势的核心技术体系。其中,精密机械设计方面公司运用了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理论与方法,拥有完善的建模及仿真技术,可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公司还掌握精密运动控制、驱动技术,拥有自主研发硬件平台,并掌握相关的核心算法。机器视觉方面,公司拥有3D智能相机、超高分辨率相机、光源、镜头、伺服驱动、直线电机及相应软件系统并自主研发了相关核心算法;目前已形成5-15微米3D视觉检测设备、15亿像素超大分辨率工业相机、精度高达纳米级别的基于光谱共焦技术的核燃料棒3D检测设备、基于人工智能和视觉技术的检测设备以及3um半导体共晶机等标机产品。工业机器人方面,公司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密机械、及软件平台,并具有相关核心算法及定制开发能力。此外,公司积累了完善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能力,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紧跟国内外行业前沿,始终把技术创新工作作为公司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自主研发的技术驱动型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在工业自动化底层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基础。凭借着深厚的底层核心技术,公司形成了机器视觉系统、高精度气密性检测系统、高精度模组组装系统等核心技术模块,能够广泛运用于下游的消费电子、新能源及其他高端装备等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49,716.46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27%。在持续性研发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获得授权专利3,21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174件,专利数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公司还参与制定了机器人领域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5项。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公司也在积极的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借助外部的人才优势推动公司综合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公司现已成为国内智能制造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已获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3C电子产品整机装配生产设备)、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制造服务机构领军企业等荣誉。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承担国家工信部批复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以及苏州市科技局批复的苏州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数字创新、装备制造、先进材料)项目;新增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江苏省发改委认定的“江苏省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典型”、“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以及苏州市工信局认定的“苏州市品牌登峰企业”等省市级荣誉奖项。
行业内有竞争力的产品研发设计和定制化生产能力是博众精工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技术及研发设计团队则是保证研发设计能力持续提升的关键。公司建立了全面的人才引进制度和研发激励机制,为扩大研发人员规模、维护核心技术团队稳定提供了重要基础。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已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硬件、软件和机械工程研发团队,技术及研发人员总数达2,039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2.17%,研发队伍稳定。
公司的研发团队,能够充分理解下游产品的品质要求、设备的生产效率要求和工作环境;并可通过对下游产品的生产工艺的迅速了解,拟定产品的设计方案,对客户的需求作出迅速的响应,在交期内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设计方案,做出包括设备示意图、各部分结构简介、动作说明、设备技术参数等部分的整体设计方案。同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还能对客户提出的反馈进行及时改进。在与客户的持续合作过程中,积累了行业有竞争力的产品研发设计和定制化生产、响应能力,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公司深耕自动化设备行业多年,深入了解下游客户的需求,能够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其技术成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因此可以顺利实现产业化应用。先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公司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为控制产品成本做出了贡献,使得公司能够在竞争中取得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从而赢得客户的青睐。
核心零部件是制约我国自动化与机器人和工业发展及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公司提前向核心零部件领域研发布局,在机械、电控、机器视觉等方面持续投入,在运动控制底层算法、伺服算法、视觉软件算法、电机设计仿真、运动控制及驱动硬件平台、工业镜头及光源设计、机器人控制及软件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公司的工业机器人、直线电机、伺服驱动器、视觉系统的工业镜头、工业光源等产品均已经过重要客户使用评估、检验并在公司自身设备上已大量使用。报告期内,公司核心零部件业务发展较为稳定,获得了3C行业、新能源行业等龙头企业的认可。公司在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等上游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与积累,公司凭借着优秀的产品研发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全面的技术支持能力、长期稳定的生产制造能力、持续的质量控制能力与合格的技术保密能力,赢得了各行业客户的普遍认可,与多家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等产品制造商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在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与过硬的品牌形象。
公司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与这些优质客户的紧密合作,在稳定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也给公司带来了下游客户持续的需求反馈,有利于帮助公司提升业务前瞻性、技术工艺和方案解决能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自动化设备。与标准化产品相比,定制化产品要求供应商更加深入理解客户的设备需求,更加贴近客户的业务流程,对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公司建立了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客户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高效、迅速的优质服务,能够对客户的产品需求和设备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响应,可以提供7x24小时售后支持,以及基于客户具体需求而定制的服务,有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黏性,为实现再次销售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自动化组装设备、自动化检测设备的技术参数、工艺水平、运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消费电子产品质量,设备供应商在设备研发阶段即需要深入了解下游客户的产品参数、工艺要求等,除了对设备供应商自身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外,厂商也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与设备厂商进行沟通、配合。因此对客户而言,更换自动化设备供应商的验证过程时间成本较高、质量风险及产品机密信息泄露风险较大,下游厂商对该类合格供应商的认定更加谨慎,若合格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和产品表现值得信赖,则客户不会轻易进行供应商变更。公司的下游客户大都为全球知名企业,因此对自动化设备的安全、稳定、精确运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保证设备的质量,公司严格按照IS09001-2015标准制定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文件,完成了标准化体系建设,并建立了以品控部为质量控制执行部门,各部门协助配合,全面覆盖原材料采购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了产品质量,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和信赖。报告期内,公司荣获“2023年度吴江区区长质量奖”及“2023年度苏州市质量管理优秀奖”。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行业,下业发展迅速,具有产品迭代快、技术升级快、客户需求变化快等特点,因此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到现有产品的升级更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为49,716.4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0.27%。
一方面,由于现有主要产品具有非标性,公司面临着设计研发成本高、阶段性技术不易突破等难点,且公司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也会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未来公司在研发方向上未能正确做出判断,在研发过程中关键技术未能突破、性能指标未达预期,或者研发出的产品未能得到市场认可,公司将面临前期的研发投入难以收回、预计效益难以达到的风险,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智能装备制造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及时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