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始终保持对各类经济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不断优化警企协作机制,严格规范执法,持续擦亮“沪企管家 护企有我”品牌,持续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人民日报:刚才通报提及了“蓝鲸”护企工作站,想问一下工作站、建立的初衷,目前发挥了哪些作用?取得了什么成效?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打防经济犯罪、服务保障经济发展的专业警种,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今年,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全力打造“沪企管家 护企有我”品牌,建设“蓝鲸”护企工作站,就是为了更好、更快、更优地服务广大市场主体,助力上海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从今年4月第一家工作站建成至今,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已在全市设立市、区两级“蓝鲸”护企工作站17家,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警企沟通的桥梁和安全宣传的阵地。
一是因地制宜,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在上海,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各种业态的市场主体呈现区域分布、成片聚集的特点。以静安、长宁、金山为例,为了让企业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便捷、优质的服务,我们将“蓝鲸”护企工作站建设在商圈中、商务楼内、园区里,以更快更好地企业提供服务;黄浦则会同区工商联充分依托商会力量,将触角覆盖延伸至辖区内10个街道商会、2个园区商会,依托护企工作站,搭建了覆盖全域的“1+12”企业服务平台,打通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上海公安经侦部门还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推出特色惠企举措,形成“一站一特色”的整体布局,例如,松江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上海高端制造业主阵地、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就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蓝鲸”护企工作站,并联合长三角地区公安经侦部门形成了一体贯通多地的政策答疑、案件会商、线索共享机制,做到一旦企业有困惑就能即时响应。又如,浦东聚焦张江科创特色,联合区检、区工商联等部门,共同深化与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的合作机制,由公安、检察院两家单位共同派驻工作人员,统筹汇聚专业法律服务资源向企业提供全方位、零距离的法律服务,让惠民利企的举措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二是凝聚共识,提升服务的体验度。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我们与工商联等部门在联络机制、诉求反馈、宣传教育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依托市工商联“沪商互联”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开通了“沪企管家 护企有我”线上专窗,集成涉企风险防范提示、办事指南、留言信箱等功能,让企业能够更高效、更便捷地获取专业指导,特别是对常见的8种涉企经济犯罪,还提供了更直观、更系统的“菜单”指引,切实与“蓝鲸”护企工作站线下服务融合贯通。线上专窗还开设了留言信箱,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有经济犯罪线索,可第一时间点对点留言。今年4月专窗上线以来,工商联注册会员企业浏览量已达3000余次。
三是跨前一步,提升服务的满意度。在“蓝鲸”护企工作站的牵引下,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前往企业园区、行业协会等“访企问需”“访企送计”“访企献策”,深入了解相关行业生态,掌握企业经营难题,针对性编制《常见职务类犯罪及预防》等多门课程,持续开展送教上门、防范宣讲等活动,有效提升企业识别和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例如,今年6月,上海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围绕企业涉税犯罪风险,会同市工商联召集本市东片区各大商协会及重点企业,开展企业风险防范讲座和研讨沙龙,全力提升企业满意度。
安全是营商环境的第一道屏障,上海公安经侦部门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精准预警、精准打击和精准处置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类经济犯罪,力求及时破除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梗阻和壁垒,维护安全的经济环境,护航一流营商环境。
一方面,严打涉企犯罪,营造公平有序的外部市场环境。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会同市场监管等行政部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企业商业秘密及品牌权益犯罪,年内侦破相关案件6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涉案金额50余亿元,保护了110余个品牌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在侦破一批非法放贷、保险等案件的基础上,联合行政监管部门开展领域风险整治,有效压降犯罪风险;护航优质的经营环境——依法严厉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合同等案件,年内侦破相关案件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0余人,涉案金额13余亿元,有力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牵头全市公安经侦部门围绕针对中小微企业实施的“套路应聘”合同开展集中打击整治,保护了3000余家中小微企业的用工安全。
另一方面,深挖“蛀虫”隐患,维护企业发展的良性内部机能。结合前期侦办的案件来看,警方发现,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风控意识薄弱、合规管理缺失、法律意识欠缺等因素,而容易滋生职务类犯罪。常见的有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等。上海公安经侦部门聚焦企业内部职务犯罪,以“蓝鲸”护企工作站为纽带,加强警企沟通联络,侦破相关案件300余起,为企业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
此外,上海公安经侦部门积极当好经济金融风险“前哨站”,提前预警风险,让企业在安全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围绕上海发展战略、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等,主动研究新政策、新业态、新技术实施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并及时向行政监管部门通报。期间,主动预警直播行业虚开、流量造假、新型非法集资犯罪等风险,有力阻断了一批经济金融风险的传导。
上海公安出入境部门:创新工作模式,推动各类服务新举措先行先试;丰富办事手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及效能;回应群众需求,建立健全配套服务保障措施,持续为上海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添柴加火。
一是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今年5月6日起,国家移民管理局在上海等20个城市试点16周岁以上户籍居民换发补发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通行证“全程网办”,从“只跑一次”进一步实现“零次跑”。截至目前,网上换补发证件已超过6000证次。
二是率先落地实施口岸签证“电子化”签发。自7月9日起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试点签发电子口岸签证。经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审核备案的邀请单位,可登陆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电子政务平台,为符合办理口岸签证条件的外国人申请F(访问)、M(商贸)、R(人才)、Z(工作)、S2(私人事务)类电子口岸签证。此外,随着暑期的到来,针对入境外籍旅客增多,我们还精简了外国人团体旅游口岸签证材料,申请时间也进一步缩短为两个工作日。
三是打造12367专业服务平台品牌。上海出入境12367服务平台7×24小时在线值守、全年无休,陆续开通了“五星卡”专线、进博会专线、办证进度查询等新举措。今年上半年,共接听中外人员咨询来电25.2万余通,较去年同期增长超四成,日均进线余通,我们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中外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上海公安部门:优化道路通行,推进落实拥堵节点改造;优化办理程序,加快推进新车上牌免查验试点;精细化开展重大工程施工交通组织,努力争取“顺利施工”与“道路畅行”的“双赢”。
本市部门在政策的指导下,加快推进新车上牌免查验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本市新车预查验试点企业范围,优化办理程序。今年上半年已完成新车上牌免查验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了新车上牌办理流程,减少群众现场上牌排队等候查验车辆的情形。本市部门进一步扩大新车免查验试点范围,本市已累计完成“免查验”注册登记1.8万余辆。同时,为进一步引导群众合法合规报废机动车,提升服务效能,增加群众获得感,本市部门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下一步将推行机动车报废注销“一件事”,即机动车所有人在本市交售本市注册的机动车,可在网上申请办理机动车报废后的注销手续。办理途径可通过一网通办网页或者“随申办市民云”APP申请。
我们会同市交通委等相关单位,推进落实全市100余处拥堵节点改造项目,目前已改造完成49处。比如,静安区共和新路/汶水路、青浦区嘉松中路/业锦路、松江区长兴路(泗砖南路-同乐路)设置可变导向车道或潮汐车道。闵行区莘松路/莘福路、虹许路/宜山路、G60入城方向莘庄立交转S20处、徐汇区石龙路/武宣路、松江区三新路/永隆路、三新路/仓丰路、文翔路(通跃路-谷阳北路)、浦东新区林海公路/江月路调整车道布置或增设车道。据统计,以上路段改造后早晚高峰时段通行能力提高了10%-15%。又如,在静安区平陆路(汶水路-永和路)打通了断头路,进一步完善了周边路网,打通了交通“微循环”,便利了居民生活出行。
同时,精细化开展重大工程施工的交通组织工作,全力做好漕宝路快速化改建、军工路快速化、东方枢纽、轨道交通、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等工程的施工配套交通组织工作,确保施工区域及其周边道路交通平稳可控。今年以来,针对正在施工的1000余个道路施工项目,公安部门深挖时间、空间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影响,努力争取“顺利施工”与“道路畅行”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