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和便捷性、增强公民参与和社会透明度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电子政务不仅涉及政府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也涉及政府与公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之间的互动与协作。
中国电子政务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计算机化阶段、互联网化阶段和“互联网+”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划分都与技术的进步和政务业务需求的发展密切相关。
计算机化阶段(1981-1995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在部门内部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实现了部分办公自动化。这一阶段电子政务还没有形成系统性和整体性,主要是以单项工程为主。
互联网化阶段(1996-2014年):这一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电子政务开始向外延伸,实现了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交流。这一阶段电子政务主要以建设各级各类门户网站为核心内容,提供了在线咨询、在线申报、在线审批等服务功能。这一阶段电子政务已经形成了初步规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互联网+”阶段(2015年至今):这一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互联网+”思维开始渗透到电子政务领域。这一阶段电子政务不仅注重提供线上服务,也注重线下服务体验;不仅注重单向传播信息,也注重双向沟通交流;不仅注重简单应用功能,也注重复杂场景解决方案;不仅注重数据收集存储,也注重数据分析利用。这一阶段电子政务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并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信息化建设(1996-2007年):这一时期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时期1。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这一时期电子政务主要以信息化建设为目标,注重基础设施、网络平台、应用系统等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了政府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共享和交换。
智慧政府(2008-2017年):这一时期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时期。国家制定了《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战略和规划,推动了电子政务的转型升级。这一时期电子政务主要以智慧政府为目标,注重利用新技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实现了公共服务的优化和创新。
数字政府(2018年至今):这一时期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时期。国家制定了《数字中国建设发展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纲要和计划,推动了电子政务的深度融合。这一时期电子政务主要以数字政府为目标,注重利用数据资源支撑决策、服务、监督等各个环节,实现了社会治理的协同和开放。
2022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其中,软件服务市场占比最大,达到54.4%,其次是硬件设备市场占比24.3%,网络服务市场占比21.3%。
从地域分布上看,东部地区仍然是中国电子政务市场最大的区域市场,占比达到51.6%,其次是中部地区占比19.4%,西部地区占比17.5%,东北地区占比11.5%。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中国电子政务行业经历了从信息化建设到智慧政府再到数字政府的发展历程和阶段,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质量与标准化、数据共享与开放、数据治理与监管等。
数据驱动:数据将成为电子政务的核心资源和价值所在,数据分析、挖掘、应用将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和目标,数据驱动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平台化:平台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载体,平台建设、运营、管理将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任务和能力,平台化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基本特征和模式。
协同化:协同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工作方式和治理原则,协同创新、协同服务、协同监管将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协同化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基本要求和趋势。
开放化:开放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开放数据、开放服务、开放治理将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放化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基本特征和价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