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鹏收购滴滴造车项目的一年后,两家公司合力打造的紧凑型轿车——MONA M03 终于推向市场。
何小鹏在发布会上感谢了滴滴创始人、CEO 程维,称过去 4 年,滴滴和小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 40 亿人民币,“好像没有人在 A 级(紧凑型)车上投这么多钱。”
滴滴在 A 级车上的投入,和小鹏在智驾上的投入,使得 MONA 得以把高阶智驾功能下放到 15 万级别的车型上。3 年前,何小鹏还认为这不可能做到。
造车曾是滴滴的第二增长曲线。接近滴滴造车项目的人士对“云见 Insight”表示,程维曾在 2 年多时间里,每周抽出 3 天时间来顺义,和造车团队一起工作。
与蔚来、理想定位中高端,小鹏 all in 智驾不同,滴滴注重大众的实际需求。因此,滴滴的第一款车定位A 级轿车市场,希望造一台让年轻人向往、又买得起的车。
A 级车市场最畅销的纯电轿车是比亚迪秦。知情人士称,MONA 的低配版对标比亚迪秦 EV 开发,力求做到 “同价质更高、同质价更低”,高配版则希望能够到特斯拉 Model 3 的市场。
和 MONA 同期,滴滴内部其实还有另一个团队做 B 端的商用车。但 2023 年初,滴滴取消了这个项目,规划了MONA 的网约车版。
还没等到产品做完,滴滴就把造车资产卖给了小鹏,C 端和 B 端的 MONA 都没能在滴滴量产。
小鹏接手后,对产品做了一些调整,将更多舒适性配置下放到了基础版上,高配版用自研的智驾系统替换了供应商的方案。
当时比亚迪秦 EV 的主销版大概 13 万元。滴滴将基础版 MONA 的 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成本)成本定在了 9 万元,三个版本的售价分别定在了 11 万、13 万、15 万元,后来又提高到 13 万~16 万。
滴滴没有比亚迪的供应链优势,控制成本主要靠硬件上的取舍,和用软件实现硬件的功能。产品团队经过测算,认为最多能创造出 10%~15% 的成本空间。
MONA 的产品细节处处透露出降本的理念。MONA 的内饰设计简洁,只有一块 15.6 寸中控屏,没有仪表盘和繁复的按键,内饰的用料、工艺都是最常见的。产品团队认为,简约的设计风格同时也是年轻人喜欢的。
MONA 的动力和操控性只追求 “够用”。基础版搭载 140kW 单电机,功率比小鹏 P7 低 31%,且为前驱。续航 500 公里起步,搭载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如果按照磷酸铁锂电芯目前的价格(0.41 元 /Wh)估算,MONA 基础版电池包价格不到 3 万元。
MONA 的底盘最大的争议是 “扭力梁”。这是一种非独立悬架,通常被认为稳定性不及成本更高的 “多连杆”。但滴滴的产品团队经过测试,认为 MONA 在城市中行驶已经足够平稳。如果换成多连杆,可能对用户体验没有明显提升,却要额外增加 2000 元成本。
作为一款车重只有 1600kg~1800kg 的小轿车,MONA 更容易把驾驶性能做好。因为车轻、风阻低,所以能耗低,续航能做得更长。因为重心低,稳定性容易做好。综合来看, MONA 的驾驶性能并不容易因为省成本而变成短板。
滴滴也没有在智驾方面过多投入,认为高阶智驾不是 A 级车的刚需。MONA 的两套智驾方案都不带激光雷达,团队基于座舱芯片自研了泊车功能,行车则由供应商提供。
MONA 的中低配智驾方案来自 Mobileye,成本只有 700 多元,能实现自适应巡航(ACC)、车道居中保持(LCC)等基础辅助驾驶功能;高配版和德赛西威合作,基于英伟达 Orin 算力架构,可以实现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功能。
“云见 Insight”了解到,小鹏接手后,用自研算法代替了高配版德赛西威的方案,低配版仍然和 Mobileye 合作。
在砍掉非刚需的配置后,滴滴希望把智能座舱做成 MONA 的长板。所以为这款车搭载了当时最领先的高通 8155 芯片,并把内存升级为 16GB。这增加了约 200 元成本,却可以承载多个同时并发的程序,展现出更好的流畅度。
滴滴在车机中内置了不少娱乐功能,比如何小鹏在直播时展示的木鱼和佛珠。导航地图的 3D 渲染功能也比普通的 2D 地图更耗内存。
MONA 采用了滴滴的导航地图,座舱团队掌握全域的数据,在原始地图的基础上深度定制,这带来了独特的优势。因为大部分车企采用高德的导航地图,高德只提供接口,打通数据的成本极高。
除了地图,滴滴对 MONA 座舱的另一个高要求是音乐。何小鹏对 MONA 的音响大为赞赏,称滴滴的团队建立了软件全域自研的体系,硬件上也参与了部分开发,最终和音响供应商 PSS(Premium Sound Solutions)合作提供了 7.1.4 的全景声场布置。
原本滴滴规划的 MONA 基础版,音响的硬件成本只有 100 多元,算上软件授权费用,也不过 200 多元。仅仅是通过软件优化,就实现了超越同级别车型的效果。小鹏后来把高配版的 PSS 音响免费选装,增加了一些成本,但也在可控范围内。
去年 8 月,小鹏接手 MONA 之后,对产品做了一些调整。包括对外观造型的细节进行了微调、将隐藏门把手从按压式升级为电动式、更换了车漆、优化了内饰,小鹏还对底盘进行了重新调校,优化了能耗,用自研算法替代了德赛西威的智驾方案。
这增加了一些成本。但由于去年到今年,磷酸铁锂电芯材料的价格下跌了近一半,晚上市一年的 MONA 反而有了更大的成本空间。小鹏最终把包含音响在内的功能都下放到了基础版,却仍能维持在原本的定价区间。
达芬奇项目在立项之初,就同时规划了 C 和 D 两个产品线,分别面向 C 端和 B 端市场。MONA 是 C 产品线的第一款车,内部代号 C1。而 D 产品线 万级别的 MPV,名为 D2,也叫 Alita。
这是滴滴的第三款 MPV。在此之前,滴滴曾先后和理想、比亚迪合作,面向专车和快车市场,各开发了一款 MPV。
滴滴和理想 2018 年 5 月组建了合资公司 “桔电出行”,滴滴占股 51%,理想占股 49%。
项目初期,滴滴还曾在理想的造型中心举办过一场 workshop(讨论会)。滴滴的创始人、CEO 程维,总裁柳青,理想汽车创始人、CEO 李想都到了现场。两边的团队一起共创:滴滴应该造什么样的车出来。
最终,理想为滴滴研发了一款 MPV,内部代号 D01,采用 1+2+3 的座椅布局,取消了副驾驶座椅,空间用来给乘客放行李,也没有左后车门和尾门,乘客只能从右侧进出。
这款为网约车定制的独特产品最终并未走向量产。理想 2020 年获得美团投资之后,滴滴不再向合资公司注资。D01 的项目无疾而终。两家的合资公司也于 2022 年申请破产。
在理想之后,滴滴和比亚迪也组建了合资公司。比亚迪持股 65%,滴滴持股 35%。双方又打造了一款紧凑型 MPV,名为 D1。滴滴负责造型设计、产品定义,比亚迪负责工程开发和生产制造。
D1 量产了, 2020 年 10 月上市。但销量并不乐观。这款车当时的市场指导价 16 万起,滴滴卖给租车公司大概 12 万一台,而竞品一般都在 10 万元以内。
一位接近此项目的人士称,D1 的销量不好,和成本控制有关。比亚迪有能力将供应链成本压得极低,但为滴滴生产的 D1 是要赚钱的。
此外,滴滴虽然把车批发给租车公司,但租车公司购车还受限于各地交管委的网约车牌照政策。而本地车企往往能拿到比滴滴更好的政策。
在和车企合作接连失利后,2021 年 4 月,滴滴下场造车。为快车司机定制网约车,产品仍然选择了 MPV。
D2 的项目和 MONA 并行开发了一年半,在内部开始产生一些反对意见。包括为这款车买单的网约车部门,都担心快车的乘客不愿意为 MPV 的电滑门、大空间带来的高电耗付出额外的溢价,司机和车队更不会。
滴滴平台上的快车司机,开的车也都是丰田卡罗拉、比亚迪秦、埃安 S 这样的紧凑型轿车。这些车同时在 C 端和 B 端市场获得了成功。
2023 年初,滴滴停掉了 D2 项目,团队合并到 MONA。同时让 MONA 规划了一个网约车版本。
《云见 Insight》了解到,MONA 的网约车版,是在家用版的基础上减掉了一些舒适性配置,增加了一些对司机更友好的功能,比如主驾的座椅加热、通风、,还配备了头枕音响、车载冰箱等。
软件方面,产品团队做了很多设想。比如司机可以在车机上抢单,接单后直接导航到目的地;电量不足或是电价低谷时,提醒司机去充电。
除了提升司机的效率,还能优化乘客的体验。比如每次上下客,自动开启通风功能;根据乘客选定的人数,提前把座椅调节好;车上的屏幕还可以给乘客使用。
根据滴滴发布的报告,截至 2023 年年末,滴滴平台上注册的新能源车超过 400 万辆,其中纯电动车有 350 万辆。2023 年,滴滴超过 57% 的服务里程由纯电动车提供。
因为充电比加油便宜,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快车司机主动更换了新能源车。如果系统还能提升司机的效率,想象空间就大了。
去年 8 月,小鹏刚刚收购 MONA 的时候,总裁顾宏地曾表示,首款车型将同时卖给普通消费者和网约车队等运营车辆需求方。
一些人认为,这是由于网约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小鹏判断会不敌比亚迪、埃安等传统车企,所以战术性放弃。
另一种声音认为,小鹏这么做只是为了在品牌上隔绝 B 端和 C 端市场,避免让 C 端用户将这款车和网约车产生联想。未来可能会用其他形式包装网约车版本。
滴滴将达芬奇项目卖给小鹏时,是有业绩对赌的。只有 MONA 连续两年,年交付量达到 18 万辆,小鹏才会向滴滴发行全部 2833 万股 A 类普通股。
今年 7 月,何小鹏曾表示,小鹏将在 2026 年推出自己的 Robotaxi。但小鹏不会介入运营,将与合作伙伴 “一起推动这场变革”。
滴滴也为自动驾驶投入了 8 年。2016 年组建自动驾驶团队,2019 年拆分为独立的子公司,由 CTO 张博带队,研发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今年 4 月,滴滴还宣布将与广汽埃安合作,打造 Robotaxi 量产车。
把达芬奇项目卖给小鹏之后,滴滴近日又把智能座舱的资产出售给了四维图新旗下四维智联。自动驾驶是目前唯一保留的与造车相关的业务。
MONA 的名字源于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滴滴的产品团队不仅做了 MONA ,还规划了同平台的 SUV LISA。但 LISA 并未正式立项。
他认为未来 10 年,最重要的事就是把车和 AI 耦合起来。AI 的不断成长,会让车企之间的差距拉大,最后进入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
今年是小鹏的第十年。何小鹏刚刚入行的时候,这个行业还有约 300 家造车公司。而现在,具备销售规模的汽车公司只剩下 40 家。
在激烈的淘汰赛之后,他认为中国主流汽车品牌应该不超过 7 家。每年卖出 100 万辆 AI 汽车,只是决赛的入场券。